led企業靠補助盈利?

政府補助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對企業的發展功不可沒,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市場很多亂象。

7月14日,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企業家喊出了“不要補貼,要公平”的聲音。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我們不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說:“我們不需要政府補貼,我們就希望公平!”

其中有多家上市公司已連續3年扣非后凈利潤為負,它們長期依靠政府補貼才避免退市的命運。

對于這類政府補貼在凈利潤占很大比例,甚至賴以扭虧為盈的企業,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其投資價值將會大大縮水”。

經濟學家、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也指出,地方政府通過補貼來保殼的行為擾亂股市正常秩序,有違市場公平原則。

補助成“扭虧法寶”

在各種名目下,政府發給上市公司的補貼起到了“增厚業績”作用,金額動輒是凈利潤的50%以上,甚至達到幾十倍,有些作用更是達到扭虧為盈,避免企業披星戴帽甚至退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目前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有2282家,其中凈利潤為正的有1788家。其中政府補助是凈利潤1倍以上的有111家,政府補助占凈利潤比例在50%-100%之間的有111家,在20%-50%之間的有256家,在10%-20%之間的有293家,在0-10%之間的有1017家。

有違市場公平原則

政府補貼對于企業發展、產業扶持等正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卻又帶來不少副作用。

南方一家家電上市公司副總裁對董明珠的話頗有同感。“當初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出臺時,家電行業正值淘汰落后產能,剩下一批有競爭力的家電企業。可是補貼政策出臺后,便有不少本來活不下去的中小家電企業存活了下來,搞價格戰等惡性競爭,擾亂了整個家電市場。”

上述副總裁進一步指出,可以說補貼政策的出臺減緩了淘汰速度,給品牌企業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東北某券商一位研究員出身的高級投資經理指出,“對于地方政府來說 ,只要企業稅收和政府給予的補貼能夠持平就不算賠,起碼還能解決當地就業問題。所以政府給予補貼是有動力的,再比如一些老企業搬遷后需要進行老城區改造,政府也會享受部分收益。”

跟政府補貼政策減緩家電行業優勝劣汰一樣,其也延緩了不少業績不濟上市公司的退市進程,有些上市公司甚至連續多年對補貼養成了依賴。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大唐電信(600198.SH)、歌華有線(600037.SH)、深康佳A(000016.SZ)、艾迪西(002468.SZ)等7家上市公司2011年-2013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扣非后凈利潤為負,而依仗政府補助后凈利潤轉正。否則,如今已徘徊在退市邊緣。

胡俞越指出,我國按照市場化原則建立證券市場體系,有進有出才正常,現在是“只進不出”,因此給IPO造成很大壓力。“出”的路徑有很多,比如連續多年虧損就應該退出股市。但是臨近退市的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卻通過補貼保殼,這就違反了市場的公平原則,另外對投資者也是不負責任的。

上市公司通過補貼提振業績甚至扭虧為盈也令專業投資人士“心生芥蒂”。“通過政府補貼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本身價值就會縮水,因為政府補貼不一定持續,一旦政策變化,補貼可能就沒了;另外通過政府補貼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其本身的盈利能力不強,對這類公司的估值就會偏低。”楊德龍說,如果補貼不合適,就會令行業停滯不前、不愿意創新、不愿意發展,如果是落后產能企業就會造成保護落后,對一些創新企業產生抑制作用。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