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是啟動于1947年7月的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在那段時間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合計130億美元的援助(考慮到通貨膨脹,相當于2006年的1300億美元),這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德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余年時間里,整個西歐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可以說這與馬歇爾計劃不無關系。
其實自從計劃一開始,馬歇爾計劃的絕大多數參與國政府就已明白,他們永遠不用向美國歸還這筆對應基金的款項。最終這筆款項余額大多被編入本國的財政預算,然后從此“消失”。
很多在二戰中遭受很大破壞的地區并沒有從馬歇爾計劃中受益。日本,蘇聯,加拿大。
日本在戰爭中受到的破壞嚴重,它的豐田汽車通過戰爭頭一個月接到的5000輛軍事訂單起死回生,在朝鮮戰爭進行的三年時間里,日本經濟從外部獲得了充分的注入資金,這要遠遠多于那些參與馬歇爾計劃的國家所獲得的援助資金數額。
蘇聯的歐洲部分在戰爭中遭受了與其他歐洲參戰國一樣嚴重的破壞,但是她的亞洲部分卻沒有受到什么損失,反而借戰爭的機會快速實現了工業化。蘇聯還向其勢力范圍內的前軸心國索取了大量戰爭賠款。這些國家同時還要為蘇聯提供大量原料和工業品。這些賠償為蘇聯帶來的收益絕不亞于那些參與馬歇爾計劃的國家從計劃中獲得的利益。
加拿大在戰爭中沒有受到多少破壞,且在1945年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它經濟更加依賴于歐洲的貿易。因此在戰爭結束后,加拿大的經濟開始顯露出陷入困境的征兆。于是在1948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了馬歇爾計劃的預備條款,規定允許撥出一部分援助資金,以用于從加拿大輸入商品。這一新的補充條款確保了加拿大經濟的健康運行。僅在這之后的兩年時間里,加拿大就從中巨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