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單純援助和一般貿易往來逐步走向產業對接、產能合作升級,從商業承包為主的合作方式逐步轉向產業投資運營升級,已成深化中非合作所亟待破解的焦點難題。一個具有工業化的迫切要求,一個具有工業產能的武裝與輸出能力,中非之間完全能實現供需完美匹配與產業無縫銜接。
時隔10年之后中非合作論壇在今年12月初再次啟動,而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非總統祖馬共同主持有50個非洲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及非盟委員會主席同聚一堂的約翰內斯堡峰會,中非經貿合作關系尤其中國對非的官方與商業投資由此跨上了全新的高臺。
2014年中非貿易額達2200億美元,是15年前中非合作論壇啟動時的22倍。中國連續六年位居非洲第一大貿易國。即便今年中國對外出口總體呈萎縮態勢,但前三季度對非出口依然逆勢上揚達809億美元,同比增長5.8%,同期中國進口非洲國家的柑橘、葡萄酒及咖啡等產品均強勁上揚20%以上。按中非領導人達成的共同愿景,到2020年,中非貿易額將達4000億美元。
從坦贊鐵路,到毛里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的友誼港;從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國防學院辦公樓,到喀麥隆首都雅溫德的會議大廈;從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國家大劇院,到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的津佩托國家體育場,及坐落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盟總部所在地非盟會議中心,過往60年中國以無償援助方式促成了非洲基礎設施的日漸扎實與穩健,而從“中國對非洲的無償援助是在一個發展中國家GDP承受的范圍內”的正式表述中也暗示,中國對非無償投資是筆不小的數目。
FDI(對外直接投資)是中國援助非洲的又一種商業形式。截至去年底,中國對非此類投資存量已達324億美元,年均增速30%以上。僅過去3年,中國就向非洲提供了300億美元貸款。FDI與投融資組成的資金方陣主要用于支持非洲國家發展項目, 如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鐵路、肯尼亞內羅畢至蒙巴薩鐵路及津巴布韋卡里巴南岸水電站擴展工程等項目。隨著這些基建項目推進的加速與竣工,非洲投資環境大大改善。
在運用貿易與投資杠桿撬動與激活非洲經濟增長的同時,凝聚與關注當地民生也成為中國全力加碼的領域。截至今年9月,中國在非洲援助和融資建設各類學校200多所,每年向非洲提供7000多個政府獎學金名額,舉辦100多個技術管理研修和培訓班,中非合作論壇建立以來已為非方培訓各類實用人才超過8.1萬人次。在支持非洲一體化建設合作方面,中方幫助非洲國家和區域組織實施了一批海關、商檢設施,并積極參與非洲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然而,必須承認,由于先前尤其近幾年中國對非投資主要集中在當地基礎設施領域,雙邊的傳統貿易慣性問題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非洲國家長期保持著對中國的顯著逆差;中國自非洲的進口主要是能源資源及初級農產品,貿易結構相對單一。兩方力量膠著始終未能讓非洲形成自身應有的內部造血功能,而中國也長期被鎖定在了對非低端產品的輸出角色上。因此,如何從單純援助和一般貿易往來逐步走向產業對接、產能合作升級,從商業承包為主的合作方式逐步轉向產業投資運營升級就成了深化中非合作所亟待破解的焦點難題。
促成升級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在中非之間不可低估。非洲人口約有10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5%,人口紅利優勢突出;同時近三分之一非洲國家人均年收入超過中國,而且非洲百萬富翁逾8萬,他們的財產總計超7000億美元,因此非洲消費潛力巨大。中非之間完全可達到優勢互補與合力相聚。在國家決策上,隨著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心轉向亞洲,非洲國家普遍開始“向東看”,而中國政府也在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兩者相向而行,不謀而合。不僅如此,基于本國富余的工業產能與產業升級的需要,中國正在積極尋求和推動國內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國際合作,而非洲也制定了“2063議程”,主旨是改變資源依賴型出口結構,培植和加強本地工業化。看得出,一個具有工業化的迫切要求,一個具有工業產能的武裝與輸出能力,中非之間完全能實現供需完美匹配與產業無縫銜接。
目前非洲基礎設施建設每年依然面臨200億美元的缺口,根據經驗,這至少有10億美元工業照明和道理照明的機會。原本非洲緩慢發展就是因為缺錢,當有了資金的資助以后,非洲的發展速度將將加快。非洲的市場包括照明市場將會有爆炸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