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以制造業集中著稱的珠三角地區,南下而來的農民工競相成為工廠里生產線上一顆“螺絲釘”,日復一日重復著同一道工序。而如今,在珠海格力電器的現代化工廠內,搬運機器人穿梭著運送貨物,生產全自動化操作,為數不多的員工只需要站在生產線終端等著打包成品。
曾經依靠密集勞動力走向世界的“中國制造”,機器人正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助力之一。在珠三角,家電業率先“機器換人”,電子信息產業緊緊跟上,汽車、紡織服裝等行業也蓄勢待發,一個個“無人工廠”取代了曾經工人們揮汗如雨的車間廠房。
在中國多地,機器人正在迅速進入制造業。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5.6萬臺,增長約5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3%。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的數據顯示,珠三角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達30%,有些行業甚至達到60%。東莞、佛山相繼出臺“機器換人”鼓勵措施,廣東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對5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改。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機器換人”不僅有助企業緩解技工短缺的困境、應對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同時也能更好地滿足現代生產的標準化要求,創造更大的產能,也有助于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土地、環境承載能力等問題。
無線外設設備生產廠商、深圳雷柏公司通過研發智能自動化體系,用機器人取代了75%的員工,從最多時的3200人到現在的800人,產能卻至少增加了3倍。
山東青島海信集團近幾年每年都投入2至3億元打造“智能工廠”,到今年底將達到上千臺機器人的使用規模。在生產場地沒有增加、工人數量下降的情況下,電視機產量由2011年的800萬臺增長到去年的1110萬臺,增長了39%。
“以珠三角為先導,一個中國制造新紀元正在誕生。這個紀元是互聯網的,也是機器人的,是一個信息化、智能化疊加的新時代。”廣東省自動化學會理事長劉奕華說。
通過加速推進機器人應用,珠三角傳統制造業正在發生巨變。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
中國已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但在市場占有率、產業價值鏈與關鍵部件研發等方面,產業仍存在不少亟待補足的短板。2014年,中國國產機器人在國內市場占比達到28.6%,較往年有所增加,但仍處在較低水平。
專家表示,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較低,主要緣于機器人的四大關鍵零部件(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長期依賴進口。
而“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對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正倒逼國產機器人研發和制造產業新的發展,而政策支持也助推了這一進程。中國國務院今年5月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中,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其中包括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大重點領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總部演講時表示,今年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8倍和1.3倍,反映出中國的產業在升級,增長動能在轉換。
華中數控、川崎重工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機器人企業入駐;國家機器人測評中心、重慶機器人學院開建;價值數億元的機器人訂單落地……一個集整機制造、大規模應用、核心部件研發和應用人才培養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集群,正在重慶兩江新區快速興起。
在廣西柳州,今年確定了上汽通用五菱等10家工業機器人示范企業,開展工業機器人技術攻關、產品開發和應用示范。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即將出廠的6關節智能機器人熟練地揮動手臂抓取物品。這家公司經過近十年自主研發,終于掌握了機器人的四大核心部件技術,突破了外國品牌的封鎖。